今天是:
船灯
来源:图片内容均来源于网络    时间:2021-10-21

船灯是模拟渔民水上生活的民间表演艺术,也是一种载歌载舞的歌舞剧。关于“船灯”的来历,相传清朝乾隆皇帝乔装巡游,体察民情,来到福建沿海某地时,投宿于一艘渔船上, 船家祖父和孙女俩盛情接待。闲聊之中,乾隆皇帝获悉渔家饱受渔霸欺凌,不得温饱,动了惻隐之心,特赠夜明珠-颗,还亲笔题赠“渔家乐”金匾和“圣旨”金牌悬挂于船头,在金匾下两旁各竖龙柱,以示威严,并把夜明珠挂上船尾。之后,渔霸不敢再欺凌渔家,渔家因有夜明珠之光,不论风雨黑夜,均可出海捕鱼。后人根据这一传说, 创作民间文艺节目一“船灯”,逢新春、元宵等佳节,操起画舫,载歌载舞,欢庆升平之乐。


龙川县的船灯流传于龙川的部分沿江村镇,目前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由于主要表演东江两岸靠打鱼为生的渔民的生活,其表演的主要道具是船、篙、桨。初时,船灯制作简单,由竹扎纸糊而成。船是用薄板制成的空腔,无船底,下 部周围缀有齐地的绿绸布,用以遮掩表演者的双脚,并象征浮在水上;船舱为篷船,是封闭式的,以免暴露操船者;船身两边裱有“姜太公钓鱼”人物及花鸟;船尾有彩弓两条,上缀红绸及彩球,彩弓之间悬一-灯笼。船灯由身穿彩服的“船公”“船嬤” 二人乘船表演。他们一人站船头,一人站船尾,而且都只是乘船人,专做戏,不操船。另挑选- - 人藏在船内,根据音乐和锣鼓,暗中操船。三人配合默契,合作表演出江、漂流、下滩、上滩、搏浪、转舵、搁浅,以及上船、下船、撑船、划船、拉船、泊船等。优美的舞姿与形似的道具形成和谐的场景,营造出真实的场面。


龙川船灯的表演内容也因人因地而有所变化,但离不开渔家的劳动、生活、爱情等题材,再配合以客家传统的渔歌、茶调或水上客家山歌调的形式和风格,组成生动活泼、风趣幽默的民间舞蹈,深受广大人民的欢迎。如反映客家民间爱情生活内容的《哥妹撑船》和《莲花仙子》等节目,主要人物有龙哥、船妹和老稍公,其他还有推船者(藏在船内里)、撑灯笼、划小船灯舞者,其歌有情歌对唱、合唱、斗歌等。如船妹唱:“五 月端阳赛龙舟,看中龙哥划船手,妹今划条新龙船,约好龙哥来夜游”,龙哥回唱:“阿哥来到东江边, 看见莲花就想连(莲),看见莲子圆丁丁,就想与妹来团圆”,船妹唱: “想摘葡萄就架梯,想捞珍珠就下海,阿哥有心撑妹船,请把竹篙探过来”,等等。


可以说,从起源到现在,船灯作为龙川客家文化特色的地方歌舞剧,已成为龙川人民庆祝佳节,生活娱乐的一种重 要的表演形式。其在表演程式与船灯组织、音乐、乐器及器乐曲、舞蹈、服饰道具等多方面都向世人展示出了龙川客家音乐文化的魅力。然而,目前该种艺术也像其他民间艺术-一样,在现代生活习惯和娱乐方式的冲击下,生存和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加入到船灯的保护行列中来,从理论角度深入挖掘船灯的历史、发展及其现状;从表演艺术角度使其更加完美,符合更多人的审美需求,从而也能融入新一代人的生活,使其代代相传。



上一篇:香火龙      下一篇:廻龙李埔马灯舞
龙川县文化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