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岁的刘学义是龙川县目前为数极少的花灯制作师傅之一。他从8岁起就学会了泥狮子脱模,且在学校举行的艺术比赛中频频拿第一;12岁开始制作布龙。他制作的艺术作品有布龙、布狮、花灯等,只要是民间每逢节日喜庆表演需要的道具,他都能够制作出来。1980年,他被邀请到当时的惠阳地区博罗县横河公社上河大队塘厦生产队制作一条长达20米、需10人操作的九节龙,并在那里指导当地人舞龙一个月。接着,梅县地区五华县太田公社请他去制作一条长30米的布龙,并制作配套的道具。龙川县四都公社也请他前去制作一条约20米长的布龙。去年重修的佗城学宫,庆典时所使用的直径1.5米、高1.6米的大花篮,也是他一手做出来的。
刘学义的手艺是经过长期刻苦自学获取的。为了学习某个人制作花灯的技术要点,他硬是认其做干爹;在省百货公司搞收发时,他每个周末都往中山图书馆跑,连续花了半年多的时间,翻阅、摘抄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听说佛山有布龙展览,就特意跑去观看;欣闻梅州一座寺庙里挂着一盏颇具特色的灯笼,他又想方设法跑去观摩。
刘学义没有DV,也没有照相机,然而,他靠着眼力和记忆力,回来后凭着印象对他人作品进行复制,反复制作、修改,并给予改进,为此往往花去很多材料,但是最终做出来的作品比人家的更漂亮。
刘学义说,他最拿手的活计是制作布龙和花灯。不单是这些,他还会书法、绘画、雕刻,甚至集木匠、篾匠、泥水工、制衣于一身。他说只要是民间艺术的东西,他看后就能“克隆”出来。
刘学义所居住的佗城镇是龙川县的老县城,为秦时赵佗始建,至今有2220多年的历史,留下不少历史遗存。去年,位于佗城的南越王庙和学宫(孔庙)相继修复并对外开放,引得游客纷至沓来。旅游业的兴起,为刘学义的花灯等作品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许多深圳、惠州、东莞等地的返乡人士和游客都争相购买他的花灯。
50年来,刘学义制作了大大小小花灯数千盏,布龙、纸龙30条。他所制作的灯、龙,无论是造型、装饰,均能做到与时俱进,如借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使作品更加漂亮,焕发光彩。前年中秋,丰稔镇黄岭一祠堂“安龙”,请刘学义制作了一盏宫灯,价格是55元,后被族人竞价,拍到3688元。
刘学义制作的花灯又称宫灯,源于古代的宫廷花灯。刘学义有个心愿:有朝一日有了本钱,就要举办个人灯会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