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广东“精巧逼真”——龙川手擎木偶戏
来源:广东省文化馆 时间:2021-10-16
龙川手擎木偶戏,据《黎咀镇志》记载,早在民国三年(1914年)由骆七等人从福建引入,发展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龙川县木偶戏最早为提线木偶戏,主要是村民婚丧喜庆时,以木偶人配以琐呐音律起舞歌唱助兴、营造氛围之用。木偶一般分为软、硬两种,通常有十多条线进行操作,部分可达二、三十条线。木偶戏班多由10至20个木偶组成,有单线木偶班和双线木偶班之分。后来,当地木偶戏逐渐发展出手擎木偶,并成为龙川独有的木偶戏品种。
龙川手擎木偶造型十分精巧、惟妙惟肖,表演时木偶的手、脚都能活动,嘴巴、眼睛能随曲调的旋律张合、转动,从而使得人物生动鲜明、活灵活现。
角色主要分为生、旦、丑、公、婆、净等六大行当,配乐有民间小调、客家山歌等曲调,其板式多样。木偶戏传统剧目有《苏小妹三难新郎》、《夜打登州》、《梁山伯与祝英台》、《孙悟空大闹天宫》等。
龙川木偶延续了传统木偶艺术,其木偶造型精巧逼真,表演人物生动、惟妙惟肖,对于了解、研究、传承传统客家文化以及地区戏剧发展史等,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龙川手擎木偶戏深受当地群众喜爱,对丰富、活跃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目前龙川手擎木偶戏已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