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打马灯之一
来源:图片内容均来源于网络    时间:2020-08-03

“打马灯”又叫“打纸马”,是人们祈求国泰民安,向往幸福生活的一种传统文化习俗。 在龙川,“打马灯” 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目前保存良好且极具代表性的客家民间传统艺术节目之一。追溯打马灯的历史,还得提到南越王赵佗。马灯调曲谱(四季调)原流行于中原地带,随着南越王赵佗在龙川建县以及北方战乱,中原人南迁,不少人到龙川安居。随着这些人的到来,“马灯调” 及“打纸马”便也从中原传到龙川并开花结果。

龙川“打马灯”有净、末、生、且、丑五大行当角色。正旦通常选择年轻貌美、唱技最佳的女主角担任,负责跟男主角互换领唱或对唱,出场次数比其他女角色要多。副旦由配角丫环(即净、青衣)担任陪唱并要求笑容可掬形态婀娜,一般2至4人。马郎官(即生),分小生和大生。大生一般选择年轻帅气、唱技最佳的男主角担任,负责带唱领唱兼间接指挥,出场次数比其他男角色要多。小生一般选择健壮的小伙子负责骑马跑马赛马,其所使用的马也可分为红、白马两种。马是纸做的,只有上半身,下半身由角色的双脚进行助跑,跑累后可在场地左右或蹲或装睡吸引左右观众的欣赏。丑即打浪小丑和摇扇小丑,负责扮演滑稽角色。打浪小丑在前嬉戏正旦和激活在前观众的观看激情。摇扇小丑在后嬉戏,并和副且激活观众的观看激情。末即车夫,负责护驾正且( 有公主的象征),护驾时不能有丁点儿的松懈。

上一篇:山歌剧(五)      下一篇:打马灯之二
龙川县文化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