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技在龙川县有悠久的历史,民间群众基础深厚,被誉为“南国艺坛一奇葩”。
1953年,龙川县在车田镇汤湖村青年组织起本县第一个业余杂技队,在本县及邻县巡回演出,博得观众的好评。1955年春节,该业余杂技队在龙川县举办业余文艺汇演中得到县领导的认可,并决定以车田杂技代表队为基础,组织成立龙川雄飞杂技团。
1956年,龙川县雄飞杂技团到梅县松口演出时,与从安徽来广东演出的段昆山、孙民英的家庭杂技班相遇,通过协商与他们联合演出,增加了《滚杯》、《足蹬椅子》 、《蹬桌》 、《平台三翻》等节目。回到龙川后,为县领导作汇报演出,县领导感到满意,并决定吸收他们,将杂技团更名龙川县杂技团。
同年8月,参加广东省第一届民间职业杂技魔术汇演时,曾彩凤演出的《咬花》节目获得一等奖,此后,杂技团的声誉也日 益扩大,已经达到一个比较健全的专业文艺团体的水平。1970年春,惠阳地区革委决定把龙川杂技团调至地区,更名惠阳地区杂技团。1971年,招一批少年杂技学员进行培训,后组成少年杂技与县文艺宣传队一起演出。1973年省文化局抽调少年杂技队到广州中山纪念堂和红星剧场为外宾演出活动。同年冬,少年杂技队更名龙川杂技团。
通过长期的训练和演出活动,艺术水平不断提高,并取得优异成绩。其传统优秀节目《足蹬椅子顶》、《双蹬技》、《双杠杆》、《滚杯》等,曾多次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及中南五省的杂技汇演,并获得广东省“鲁迅文艺奖”和广东省“杂技发展创新奖”。
该团经常在国内特别是在中南五省作巡回演出,还曾分别为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坦桑尼亚军事代表团访华举行专场杂技表演。龙川杂技团先后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杂技演员,为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输送优秀演员;同时黄一鸣、杨洪平、叶雪平、张妙女等4名优秀演员被吸收为中国杂协会员,11名优秀演员被吸收为广东省杂协会员,其中黄一鸣被选为理事。
改革开放后,龙川杂技团分别赴香港及日本、美国和新加坡等地作长时间演出,演出共2000多场次,观众达120万人次,深受国内外界人士的赞赏,成为龙川县响亮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