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与五华、兴宁、梅县、和平、河源等同属客家地区。据历史记载,龙川的客家人是从黄河流域迁往福建省-带,然后来到广东住进人烟稀少的山区,在那里开荒种地,年复一-年,就这样生活下来了。本地人称外地移居而来的人为客家人。
客家人喜欢唱歌,尤其喜欢在山上唱歌,而且想什么唱什么,特别是一些女子, 在家里不敢唱,只有到山上劳动时,才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有的人用山歌表现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久而久之,人们就称之为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头文学,它富有客家人地方性的语言特色,是我国一种格律化和韵律化的民歌,在客家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客家文化的组成要素之一。 客家 先祖为中原汉人,因战乱、灾荒等原因辗转南迁赣、粤、闽交界的偏僻山区落籍繁衍,他们世代住山区,开门见山,出门爬山,天天劳作在山间野岭,为了消除疲劳或抒发情感而唱山歌。所以,客家山歌的产生与客家人的这种居住、生活环境有极大的关系。之所以称它为“客家山歌”极有可能与“山”结缘有关。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即兴之作,俗语说“客家山歌随口出”。其歌词多用当地群众的口头语,出口成歌,朗朗上口,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只要是生活在客家地区的客家人,无论男女老少,识字或不识字都会唱山歌。所以“一早出门唱山歌”已经成为客家人的一大传统习俗。
客家山歌的内容极为丰富,既有反映男女爱情生活的情歌,也有赞美生产、生活的歌颂歌曲;既有喜庆节日的赞歌,也有倾吐苦水、愤诉不平的悲歌。总之,人有所感,心有所想,均可用山歌来尽情表达。客家山歌虽然是“随口而出”的即兴之作,但却有它的独特艺术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唱起来娓娓动人,从客家山歌的表现手法来看,明显地具有《诗经》赋、比、兴的遗风,往往先从物兴起,多用双关、比喻、联想、重章叠句等表现手法。其结构一般为七言四句二十八字,第一、二、四句押韵,且多押平声韵。曲调爽良质朴,节奏明快自由,唱来上口,听来悦耳。其特点是生动形象,比喻丰富,通俗易懂,音乐性强。
客家山歌是龙川客家人喜爱的一种大众化娱乐形式, 代代相传,历久不衰。